鹤壁市推行“一键式”信用修复模式 激发企业新活力
发布时间: 2025-08-18 15:31:05 | 来源: 信用河南 | 专栏: 省内动态

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无形资产,企业一旦出现失信行为,便会在市场准入、政府采购、招标投标以及银行贷款等诸多领域受到重重限制,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。2024年以来,为解决企业因过失和疏忽导致的信用受损,鹤壁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、不断创新,在全市推行“一键式”信用修复模式,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开辟了一条重塑信用的绿色通道,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。
一、创新亮点
“一键式”信用修复模式聚焦企业信用修复“多头跑路”“重复提交”“跨区域修复”等急难愁盼问题,高效办成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。在服务理念革新上,推动信用修复从以往的“被动受理”向“提前告知”转变。改变过去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知晓滞后的局面,主动将修复信息传递给企业;在办理方式上,实现从“分散提交”到“集中办理”,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间来回奔波;在技术支撑下,达成从“多部门跑路”到“一网通办”,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业务;在跨区域协作方面,实现从“多地跑动”到“跨域联办”,打破地域限制。这一系列转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,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,为企业减负赋能,激发市场活力。
二、可行性做法
实施“一站申请”,破除数据壁垒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“信用鹤壁”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共享、修复结果互认。依托鹤壁市政务服务网和党政服务平台,建立了具有鹤壁市特色的“信用服务”板块,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专栏同步向失信认定单位和信用平台主管单位申请信用修复。
实施预警提醒,防患于未然。依托智慧市场监管预警功能,对已归集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、分析、关联、归纳,判别筛选出行政处罚公示到期和履行失信义务需修复的企业,自动生成信用预警信息,推送至监管端和企业端,提示经营主体进行信用修复,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一对一告知提醒,避免经营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风险。
实施“双书同达”,强化事前引导。向失信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、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决定书时,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,包含信用修复指南、信用修复文书范本,为申请人提供简洁、明了、准确的操作指引,让企业提前一步了解信用修复的条件、办理方式、办理流程等,激发重塑信用意识。
实施“审慎监管”,彰显包容温度。在全市推行包容审慎信用监管优化服务十二条措施,实施包容审慎信用监管,对于企业在年报公示中因疏忽出现的非主观故意等6种情形实施“首违不罚”、经营异常名录缓冲期管理、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制度。推行优质便民的信用修复服务,支持经营主体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、提前停止行政处罚信息公示,帮助经营主体,特别是小微企业摆脱失信困扰。
实施“修复+追踪”,延伸服务链条。在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后进行追踪服务,对企业信用修复后仍可能存在的问题,及时与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向银行说明企业信用修复的实际情况及整个流程的合规性、有效性,同时整理并向银行出具信用修复结果证明材料,助力企业获得信贷。
三、工作成效
自推行“一键式”信用修复模式以来,鹤壁市在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真正实现了信用修复“一键式”办结“一件事”,为经营主体提供“零跑腿”的便捷服务,切实解决了企业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2024年以来,这一模式已帮助22户经营主体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,使其快速恢复信用,重新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;对83户按期整改的经营主体免除行政处罚,给予企业改过自新的空间;指导201户未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经营的企业和167户公示信息有轻微错误的企业及时整改,有效化解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失信风险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,不仅为企业排忧解难,也进一步优化了鹤壁市的营商环境,增强了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的信心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未来,鹤壁市将持续完善“一键式”信用修复模式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助力更多企业在诚信经营的道路上稳健前行。